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人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苏州传灯文化:在古代乐舞融合里体会古人艺术表达的多元性

更新时间:2025-07-17 18:48  浏览量:1

苏州,这座浸润在千年文脉中的江南名城,自古便是艺术交融的沃土。当古琴的清音与彩灯的流光相遇,当采莲船的摇曳与龙灯的腾跃共舞,古人以多元的艺术语言,在乐与舞的交织中构建起一座通向精神世界的桥梁。这种融合不仅展现了吴地文化的包容性,更揭示了中华艺术“以形写神,以乐传情”的深层美学追求。

苏州的灯彩艺术始于南北朝,盛于唐宋,其精巧程度曾令宋人惊叹“灯品之多,苏福为冠”。而当灯彩遇上舞蹈,便催生出独特的“灯舞”文化。溧阳蒋塘马灯舞以北宋杨家将故事为蓝本,舞者身着铠甲、手持刀枪,在傩戏面具的加持下,将抗敌与庆功的场景演绎得气势磅礴。这种舞蹈不仅融合了武术的刚劲与戏曲的叙事,更通过灯彩的流动光影,将战场上的金戈铁马转化为视觉与听觉的双重震撼。武进马灯舞则另辟蹊径,将祈福仪式与英雄叙事结合。旧时作为庙会压轴戏的马灯舞,如今通过增添英雄人物形象,既保留了“神马归山”的古老传说,又赋予其庆祝重大活动的时代内涵。

苏州的乐舞融合不仅体现在灯与舞的结合,更深入到身体动作与音乐节奏的默契配合。“荡湖船”舞蹈则以模拟采莲劳动为特色,舞者肩扛纸扎莲船,在“采莲调”的吴侬软语中摇曳生姿。音乐中的滑音与颤音模仿水波荡漾,舞者的碎步与扭腰则再现划船动作,形成“歌起水生、舞动船摇”的沉浸式体验。这种将生活场景艺术化的处理方式,使乐舞成为连接自然与人文的纽带。

苏州作为吴门画派与昆曲的发源地,其乐舞融合还呈现出雅俗共赏的独特气质。明代苏州灯彩受吴门画派影响,开始在灯面绘制山水人物,使灯具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而昆曲的“水磨调”则通过细腻的唱腔与身段,将《牡丹亭》中杜丽娘的情感变化转化为可观可感的舞蹈语言。这种“以雅化俗、以俗衬雅”的互动,在苏州园林的实景演出中达到极致——当古琴曲《流水》在拙政园“卅六鸳鸯馆”响起,舞者以“惊鸿”“卧鱼”等身段模拟水鸟游动,音乐、舞蹈与园林的借景手法浑然一体,诠释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

从灯舞的市井狂欢到昆曲的雅集清赏,苏州的古代乐舞融合证明:艺术的多元性源于对生活的深刻体察。无论是劳动者即兴创作的龙灯舞,还是文人精心编排的昆曲身段,都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着人类对美的共同追求。这种追求穿越时空,至今仍在苏州博物馆的古琴展、平江路的灯彩工坊中延续,提醒着我们:真正的艺术,永远是多元文化碰撞出的璀璨火花。

场馆介绍
首都剧场(北京人艺剧场)座落在繁华的王府井大街,交通便利,它是隶属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专业剧常于1955年交付使用,在建筑风格上,借鉴了欧洲与俄罗斯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给人以庄重、典雅...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2号
乘103路、111路、202路、211路、814路等美术馆下车
首都剧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