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人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身处尘壤,手触云端!访三明市首位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获得者戴先良

更新时间:2025-07-26 01:36  浏览量:1

“如何做好剧本选题规划和深度挖掘?我们身处一个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历史事件、新闻事件、个人经历、社会热点以及道听途说,都有可供采用的素材。当某个故事或细节刚好契合了我长期在思考的一个话题,我会选择对这个题材进行持续的思考,直到成熟……”7月18日,曹禺剧本奖获得者、三明市戏曲家协会副主席、宁化县政协文史委编辑戴先良,受邀为三明市文联青年文艺人才作“戏剧性与文学性”辅导讲座。

戴先良为市文联青年文艺人才作“戏剧性与文学性”辅导讲座

曹禺剧本奖是目前中国戏剧领域专为剧作家设立的国家级奖项。在今年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的评选中,由戴先良编剧的闽剧《画网巾先生》脱颖而出,位居榜首,荣获这一戏剧文学领域的最高奖项,这也是我市首位获此殊荣的编剧。当天,记者专访了戴先良。

“创作的缘起是因为泰宁县梅林戏剧团的约稿,发生在泰宁的‘画网巾先生’的故事触动了我,经过一个很长时间的构思,选择了写这个题材。”戴先良说,他是土生土长的泰宁人,在构思创作时期,我每次路过安葬过“画网巾先生”的二王岽附近,都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觉得一定要把“画网巾先生”的事迹写出来。

戴先良自2016年开始构思剧本,2017年正式着手创作梅林戏《画网巾》,2020年和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合作更名为《画网巾先生》。“这个题材深深吸引着我,它讲述的是南明时期,清兵入闽,泰宁儒生‘癫生’在朝代更迭之际坚守民族气节的故事。”戴先良回忆道,“在创作过程中,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包括清代桐城派古文家戴名世的《画网巾先生传》和明末清初方志名家宁化李世熊的《画网巾先生传》,力求将那个时代的氛围与人物的精神世界精准呈现。”

闽剧《画网巾先生》剧照

“主角是泰宁人,故事也发生在泰宁,我在剧中融入泰宁文庙、杉津桥等场景,展示了明末清初的那段历史片段。”戴先良介绍,《画网巾先生》一剧,在朝代更迭之际展开。清兵压境,泰宁儒生“癫生”在孔庙扮演文昌帝,企图唤醒众书生保卫家园,与清朝福建总兵王之纲、清朝邵武府守将池凤阳、南明降清知县江申来等反复周旋。在被强行剃发、押捕入狱后,“癫生”先是自画网巾,后又由妻子在赴死之前咬破手指为其画网巾,最终夫妻与书童、女婢四人均舍生取义。

作为一部新编历史剧,《画网巾先生》通过个体命运折射朝代更迭下的剧烈冲突,彰显当地底层士子对文化的捍卫和对气节的坚守,突出“士可杀不可辱”的精神内核,凸显“舍生取义”的价值观。

在戴先良看来,“画网巾先生”所呈现的“君子有所不为”的精神,对于当前社会有一定的启示。他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展现出“闽山闽水闽人”的文化魅力,以及底层士人对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守护与奉献。

创作《画网巾先生》期间,戴先良也持续获得各方扶持和肯定:梅林戏历史剧本《画网巾》于2017年获第27届全省戏剧会演剧本征文一等奖,入选省委宣传部文艺发展专项资金和全省文化艺术重点项目储备库;省文化和旅游厅会同省艺术研究院先后12次召开文艺精品创作“火花茶会”和剧本研讨会,数十位全国知名专家指导反复打磨提升,剧本修改20余稿;2022年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历史题材创作工程、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剧目……

著名剧作家王仁杰流泪观摩该剧后在朋友圈发文:“一部彰显我民族周孔道统、纲常伦理、典章文物、名节衣冠之剧作,大气浩然,意涵深远,词章不凡,非出于吾辈皓首老匹夫,而出于深山青年才俊,赞叹之余,焉能不为之汗颜?”其间的改稿会中,王仁杰甚至抱病赶来。

通过跨时五年与省实验闽剧院及主创团队的合作,戴先良认为,自己在剧本创作上有了质的飞跃。一言以蔽之,就是吃透人心、吃透人性,用活戏剧元素。对获奖,戴先良总说:“不能贪天之功,也不能泯天之恩。”

“闽剧《画网巾先生》的使命未完成,我肯定还会继续修订打磨。”戴先良表示,作为编剧,要不断挖掘优秀的题材,创作出更多贴近时代、贴近观众的作品。对于青年戏曲创作者,他建议“应多体验生活,思考人性,观察社会,形成独立的思想和人格。然后才能‘身处尘壤,手触云端’。”

场馆介绍
首都剧场(北京人艺剧场)座落在繁华的王府井大街,交通便利,它是隶属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专业剧常于1955年交付使用,在建筑风格上,借鉴了欧洲与俄罗斯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给人以庄重、典雅...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2号
乘103路、111路、202路、211路、814路等美术馆下车
首都剧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