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人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学陈佩斯?潘长江懒得演了!上亿人围观他那点“体面”早被撕光了

更新时间:2025-08-05 01:07  浏览量:1

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刷短视频时手指一划,前一秒还看见潘长江在短剧里跟小姑娘演“叔侄恋”,下一秒就刷到陈佩斯在话剧舞台上慢悠悠说台词——俩都是从春晚红透半边天的老喜剧人,怎么过成了完全不一样的日子?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就像俩老头在十字路口选了不同的道,一个往人多的热闹地方挤,一个朝僻静的小路走,结果走出了两种人生。

其实这背后,是整个喜剧圈这些年的“生存焦虑”在作祟。

早几年传统喜剧就开始走下坡路了。电视台的小品节目砍了又砍,好剧本比下雨天的出租车还难等。一群老演员在后台候场,看着底下稀稀拉拉的观众,心里都打鼓:再这么下去,饭碗怕是保不住了。这时候手机上的短剧、直播突然火了,就像给快断粮的人递了俩馒头——有人觉得能填饱肚子就行,有人却嫌这馒头太糙。

潘长江属于“先吃饱再说”的。他一头扎进下沉市场,短剧里演的不是被年轻姑娘倒追的大叔,就是突然暴富的落魄老板,剧情老套得像街坊邻居嚼的舌根,但架不住有人爱看啊,一部《进击的潘叔》就刷出2亿多播放量。后来又跑去直播带货,虽然“潘嘎之交”那事儿(劝嘎子别卖假酒,自己转头就上了)被骂惨了,连央媒都点名说他“丢了体面”,但他自己想得开:“艺术不就得跟着时代走?总不能饿死吧?”

陈佩斯却像个跟时代较劲的倔脾气。当年因为春晚小品版权的事儿,他干脆不登那个舞台了,转头扎进话剧圈。别人劝他“话剧小众,赚不着钱”,他偏说“戏比天大”。排《戏台》那三年,光台词就改了几十遍,最穷的时候真去郊区种果树,果子熟了自己摘了往市场运,就为了凑排练费。可奇怪的是,他的话剧票永远抢手,剧场里坐满了从二十岁到七十岁的观众,散场时总有人举着票根说:“这钱花得比买十杯奶茶值。”

更有意思的是咱们看客的态度,其实挺双标的。

潘长江带货被骂“晚节不保”,换成年轻明星干同样的事,粉丝可能还会夸“哥哥努力”;陈佩斯被夸“坚守初心”,但真让咱们掏几百块买张话剧票,好多人又犹豫了,宁愿花几块钱充会员刷短剧。说白了,咱们好像既希望老艺术家保持“春晚时的神圣感”,又嫌他们跟不上短视频的热闹;既羡慕陈佩斯的骨气,又忍不住被潘长江的狗血剧情勾着看。

这事儿往深了说,其实是咱们心里的一个矛盾:当艺术撞上流量,到底该弯腰还是站直?

潘长江的弯腰,是把自己当成了市场的“灵活就业者”,他知道观众现在爱啥,就往那凑,哪怕被骂也先把饭吃到嘴里。陈佩斯的站直,是把艺术当成了“得护着的老物件”,哪怕饿肚子,也得把这物件擦得亮亮的。没有谁绝对对,也没有谁绝对错——就像有人选速食面填肚子,有人等老火汤慢慢熬,只是咱们总在这两种选择里摇摆,既想速食面来得快,又嫌它没营养;既想老火汤有味道,又嫌它等得久。

或许真正该琢磨的,不是这俩人谁更高明,而是咱们能不能给“慢慢来”的艺术多留点空间。要是陈佩斯的话剧能像短剧一样随手点开,要是认真打磨的作品能比狗血剧情更受待见,可能就不会有这么多老艺术家在“弯腰”和“站直”之间犯难了。

你说,咱们到底是希望他们活得体面,还是活得热闹?这个答案,可能就藏在你刷手机时,是划走了那部狗血短剧,还是为那张话剧票多停留了一秒里。

场馆介绍
首都剧场(北京人艺剧场)座落在繁华的王府井大街,交通便利,它是隶属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专业剧常于1955年交付使用,在建筑风格上,借鉴了欧洲与俄罗斯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给人以庄重、典雅...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2号
乘103路、111路、202路、211路、814路等美术馆下车
首都剧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