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光影讲述舞台故事 感受艺术与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17 11:25 浏览量:3
“色彩本就是无声的语言,光影的情感张力,远非单纯的场景复刻所能比拟。” 近日,在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艺术作品新媒体运营管理人才培训》班上,中国国家话剧院光影设计、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王琦以《舞台灯光的色彩与情感》为题,为培训班学员带来了一场关于光影艺术的深度课程。他的授课不仅聚焦舞台技术,更揭示了光影作为情感语言的核心价值。
授课过程中,王琦以野兽派画家拉蒙的作品、小说《生命册》中的场景转换及梵高笔下的夕阳画作为例,生动揭示出舞台上突破自然逻辑的色彩运用能够直击观众内心。他指出,光影能够隐喻时间地点、渲染人物情绪,主张摒弃对事物表象的机械复刻,要用富有情感的光色构建叙事,并通过多光色投射强化戏剧张力。此外,王琦特别提到,在儿童剧创作中需谨慎处理剪影等元素,避免引发孩童的恐惧心理,应迅速切换到明快色彩以营造欢乐氛围,这体现了艺术创作的温度与责任感。
结合多个经典舞台场景案例,王琦又讲述了光影在叙事中的关键作用。他提到,在 “战风车” 场景的呈现中,受早期多媒体技术限制,创作者通过两束光线投射出风车影子,让演员围绕影子表演,以巧思在简单条件下构建出沉浸感,这印证了创作的核心在于想法以及对文学内涵的精准提炼。而针对 “檀香刑” 的场景设计,他强调了氛围营造的重要性。为呼应故事中残酷的行刑方式,布景采用巨大人形结构形成视觉压迫,光影的配合则让场景更显阴森,强化了观众对剧情中痛苦与紧张的感知,他建议大家亲临现场,感受这种比影像更强烈的冲击力。
谈及现实主义戏剧中的光影运用,王琦以歌剧《骆驼祥子》为例,说明创作者需从光线投射角度细致模拟现实光影逻辑,利用明暗、清晰度差异构建舞台透视—— 明亮清晰的元素靠前,模糊微弱的元素靠后,再结合季节、时间调整色彩,让场景更贴近生活真实。
在绘画与光影的共鸣方面,王琦深度剖析了梵高《罗纳河畔的星空》《吃土豆的人》等杰作中色彩所蕴含的情感爆发力。他强调,舞台创作同样需要细致观察、深刻感受生活,并将其转化为艺术表达,最终目标是触动观众心灵。
面对传统戏曲的光影设计,王琦提出“守正创新”理念。他以秦腔《秦商・红河谷》为例,说明在运用沙漠投影、雪峰场景等现代技术手段时,核心仍在于精准把握时机,确保光影切换能让观众清晰捕捉演员的妆容、身段、表演等戏曲本体魅力。
王琦还举例阐述了生活场景中的光色需求:家装中客厅偏好明亮偏冷的光线,卧室则需要温暖偏暗的光源;火锅店、冷饮店、会议室等不同业态,对光影功能有着截然不同的诉求。“生活中处处是光影设计的学问。” 他说。
授课尾声,王琦以“创作者的情感是驱动力”作结,鼓励学员在掌握技术的基础上,用心感悟生活与艺术,让光影真正成为舞台上直抵人心的情感画笔。
主办方表示,本次培训将持续为艺术领域输送深谙新媒体语境、掌握核心艺术表达力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推动传统文化艺术的创新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