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乃文谈上综艺:可以上,别多接,演戏才是本职
更新时间:2025-09-06 05:09 浏览量:2
一年连跑七档综艺的男演员,新戏扑街后观众只记得他在节目里吃烤串,票房缩水九成
李乃文这句话放现在再贴切不过。
他公开讲过,综艺不是不能去,去多了会掏空观众对角色的信任。
演刑警,观众脑海先蹦出他端着洗脚盆泡脚的笑脸,这戏就崩了。
剧组选角现在分几档:有综艺脸标签的,直接降片酬30%;常年活跃在直播间的,片方干脆绕开。
黄景瑜去年签了三部硬汉片,中途跑直播卖牛排,结果三部片票房加起来没破五亿,数据平台把他列进风险演员行列。
影视寒冬这四个字每年喊,账却算得明白。
一部S+网剧男主市场价1200万,跑一年综艺轻松赚回2000万,还不用熬夜吊威亚。
诱惑摆在面前,能把持住的没几个。
业内现在流传一份隐形黑名单,进组前先查艺人最近六个月曝光度。
超过三个常驻综艺的,资方直接打回。
某平台制片人透露,观众已经学会跳过这些脸熟的演员,省得跳戏。
新人更惨。
戏剧学院刚毕业的年轻人,面试时把抖音粉丝量当成履历。
制片人看一眼就翻页,舞台剧经验为零,综艺感倒是满级,这种简历直接碎纸机。
李乃文自己试过底线。
2022年上过一次演技类综艺,镜头前示范三分钟哭戏,下台就把节目嘉宾费捐了戏剧学院。
他说那次是还人情,再多去一次都算亏本买卖。
有演员试过半年不露面,结果开机前被换角,理由是市场热度不够。
这个死循环逼着所有人两头跑,最后哪头都捞不着好。
某女演员去年推掉六个综艺,专心拍了部文艺片,票房没过千万,现在接不到新戏。
观众其实最记仇。
看见演员在综艺里打滚卖萌,转身让他演皇帝,脑子里自动带音效。
这种损耗不是演技能弥补的,得靠时间慢慢洗。
可流量时代最缺的就是时间。
老派演员的路子值得抄作业。
陈道明二十年不上综艺,片酬照样顶级。
不是他清高,是清楚观众看见他的脸,只能想到角色。
这份陌生感值几个亿。
行业正在悄悄洗牌。
横店现在流行签保密协议,演员进组前必须清空三个月行程表。
综艺咖想转型?
先熬过半年零收入再说。
有经纪人透露,明年开始连配角都要签综艺禁入条款。
说到底,演戏是门手艺。
手艺人都明白,工具箱里的家伙什不能天天拿出来展览。
观众花钱买的是做梦的门票,不是看邻居在电视里唠嗑。
这个账,早算清楚早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