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人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北京人艺新版《哈姆雷特》:用当代审美探索莎翁悲剧

更新时间:2025-09-20 20:13  浏览量:2

方非 摄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当人艺最新版《哈姆雷特》将这段耳熟能详的台词以不同方式呈现三次时,这部不朽剧作对命运、人性发出的灵魂叩问,也多次回荡在观众的心里。

北京人艺曾多次排演《哈姆雷特》,这次的版本则以当代审美重新解读经典,以青春活力探索古典悲剧,从而与今天的观众建立起连接。

从文本上看,导演冯远征和杨佳音从剧作中提取出“选择”这一主题词,更加贴近现代人的生活。原著的基本架构和一些重头戏均得以保留,最大程度保证了整出剧的流畅和完整。台词则采用了朱生豪的经典译本,演绎出原汁原味的莎翁风味。

尽管“王子复仇记”的故事已经被搬演了无数回,剧组仍对剧情做出了不少微创新,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借鉴电影中的蒙太奇,多次运用闪回、时空交叠等手法。比如当哈姆雷特向奥菲利亚诉衷肠时,克劳狄斯和乔特鲁德正在缠绵,两对关系形成对比;哈姆雷特发现父亲的鬼魂后直接进入下一场戏,直到他开始执行复仇计划时才插叙他从鬼魂口中得到父亲死亡的真相,增加了叙事的曲折性和悬念;还有当哈姆雷特开始纠结要不要复仇时,父亲的亡灵身影就出现在舞台上空,更直观地展现了人物内心。

这一版本在人物关系的刻画上也有不少创新之处。乔特鲁德和哈姆雷特的母子关系被处理得细腻入情,两人之间既有冲突和对抗,也有浓浓的血缘羁绊。乔特鲁德为了保全自身地位迅速改嫁,其虚荣和冷漠令人不寒而栗,但她也同时把儿子的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最后一场戏演员的表演凄然决绝,让一个充满悔恨与矛盾的深情母亲形象立住了。至于雷欧提斯一家人,这一版被塑造得“父慈子孝、兄友妹恭”,三人之间刚开始充满温情的互动与后面的家破人亡形成强烈反差,加强了剧作的悲剧性。

四百多年前的严肃剧作要想让现代观众看进去不容易,主创的策略是根据剧情加入击剑、现代舞、吉他弹唱等多种艺术元素,在形式和趣味上让整部剧更丰富,也更好看。诸如调侃音乐剧的梗和“把我的意大利炮拿过来”等喜剧小包袱,则起到了调剂氛围的作用,让全剧基调没有一味紧绷。

方非 摄

这次的舞美将剧场元素运用到极致,马道、灯具、道具箱、服装架等舞台上的常见装置被整合在一起,营造出工业风废土剧场的视觉效果,兼具剧场感与实验感。马道形成的空中连廊及两侧的楼梯将空间分为多个既独立又互相流通的区域,再配合灯光设计,用不同色调分别烘托不同的戏剧氛围。演员服装简洁而有设计感,在宫廷风格与现代审美之间取得巧妙平衡。

不过,虽然整部剧的完成度较高,但对文本的把控仍然失于平淡,节奏上没有做到详略得当,尤其是挑不出特别出彩的单场戏。如果《哈姆雷特》只是复仇爽文或者被简单处理成“复仇中因为粗心酿成了大错”,那它就不是影响力持续至今的经典了。《哈姆雷特》之所以让人念念不忘,在于它第一次如此深刻、如此复杂地刻画了人类的内心世界,并用无与伦比的语言将这种刻画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但这版改编并没有充分展现哈姆雷特的内心痛苦和性格变化,在思想深度和人物塑造上还达不到震撼人心的效果。不过,正如那句老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版改编都是一次独一无二的全新表达。

记者:袁云儿,方非

场馆介绍
首都剧场(北京人艺剧场)座落在繁华的王府井大街,交通便利,它是隶属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专业剧常于1955年交付使用,在建筑风格上,借鉴了欧洲与俄罗斯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给人以庄重、典雅...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2号
乘103路、111路、202路、211路、814路等美术馆下车
首都剧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