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人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好的评书,是一个人的话剧——写于《田连元评书杨家将》出版之际

更新时间:2025-09-21 22:29  浏览量:1

《田连元评书杨家将》田连元 编著春风文艺出版社2025年9月出版

“40年哪!紧赶慢赶,现在电视评书《杨家将》图书出版了,电视上我说了150集,广播我说了102集,相较广播版,电视版有很多改动,一遍拆洗一遍新,可以说电视这版是我的珍本。”手捧新书,耄耋之年的田连元用独特的评书语言激动地说。

今年是田连元从艺70周年,电视版评书《杨家将》播出40周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新书《田连元评书杨家将》印发,是向田先生致敬,向经典致敬。

书友期盼了很多年,可是为什么这么一部经典之作,之前一直没有文本出版呢?电视版评书《杨家将》诞生的1985年,正值“评书出版热”,前后十余年是评书出版高峰期,这期间,全国出版的评书文本接近300种,与田连元比肩的说书家几乎出版了他们所演述过的所有评书,而田连元仅出版了《孙膑演义》《刘秀传》,出版数量远不及他擅说的评书总量。原因何在?这要简单说下评书文本整理的机制。

评书文本整理有两种方式:第一种,说书家自己记录整理。好处是原汁原味,在文本整理中也能适度二度创作,弥补录音录像时的不足。缺点是说书家演出任务较多,越是名演员,越难腾出精力整理文本,所以往往速度很慢。有时候还会因为说书人年事已高或者身体原因,书没整理完成,就人亡艺失,比如丁建中的《西汉演义》还差八回书没完稿,丁先生就突然离世了。第二种,他人记录整理。优点是进度相对可以保证,缺点是在那个车马很慢、靠书信联络的时代,沟通不像今天这样便捷,又因为长篇书一说就是数月,说书家难免有时说了后边忘了前面,前后情节衔接不妥的情况比较多见,也有次要人物前后人名不统一等问题。这些问题因整理工作的匆忙或沟通不畅依然保留在了图书中。

无论哪种整理方式,均受时代的影响,有一些共性的问题:比如删掉大量神话故事情节;将方言俚语行话剔除或改为普通话;担心图书体量过大,定价过高,将百十万字的大部头长篇截取为二三十万字的体量出版。这些都大大削减了民间说书的口头语言特色。

传统评书的整理,并不是音视频的文字版,需要削余补缺,当增需增,当减必减。增,是补上形体表情所传达的信息,补上原录音录像时忽略交代的前因后果,补上每一回目的提要——即回目名,回目名往往像一副对联,上下句对仗,章回小说的产生就是借鉴了传统评书的这种结构。减,是减少“回书”,在书场中,为了下一堂书座大致了解前面的情节,会将上一回书的内容重复一遍,这在文本中则几乎没必要。另外要减去没有感情色彩的“哎呀”“这是”等演员想词儿时的随口。还有为了书场的收益,刻意延长说演时长,明显“借梁子”(将其他书中的故事改头换面)的情节等。

以田连元追求完美的艺术个性来说,自己能雕琢文本的时间精力有限,交与他人又怕传达不了自己的真章,很多名篇便错过了出版的黄金时期。直到近些年,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启动,才将田连元的《隋唐演义》等代表作整理入卷出版。

而今,《田连元评书杨家将》一书补上了版本之缺,田连元在书的扉页亲笔写下了“说书电视不相关,智者将其互相连。观者数百变亿万,中国故事话千年”。这部书艺术特色鲜明:在故事方面,田本以家传书纲为基础,博采众长,在塑造“书胆”杨六郎的同时,特别突出了寇准这一人物形象,形成了一文一武相辅相成的叙事主线。寇准的多谋善断与杨延昭的大智大勇相映成趣。而前后出现的潘仁美、王强两个大反派,则构成了鲜明的忠奸对比,使矛盾冲突尖锐激烈。田连元不仅成功刻画了主要人物,更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配角形象:孟良的粗中有细、焦赞的义气当先、任炳的舍身救友等,每个人物都个性鲜明。特别值得称道的是,田连元独创的“书筋”人物杨星——这个出身寒微、敬慕忠良,自称“杨九郎”的喜剧人物,敢为他人所不为之事,敢说他人所不说之话,其幽默滑稽的形象,带活全书,使得一部讲史书更加灵动。

在语言方面,田连元摒弃了旧评书的陈词滥调,不用套语,少用赞赋,既保留了评书的艺术风格,又吸收了小说的文学语言特色,创造出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叙事语言。这种语言革新不是简单的形式变化,而是对评书艺术本质的重新思考和实践。电视评书并非新的表演形式,而是评书艺术手法的完整再现。在经历了广播时代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之后,对视听艺术的复原,实现“舌灿莲花”与“顾盼神飞”的统一。“好的评书,是一个人的话剧。”田连元这样总结。而喜爱杨家将忠勇故事的观众这样评价:“空巷说杨门,慷慨诉国魂。文堪会元榜,武威田将军。”

在艺术手法方面,武将的一招一式,文官的眼神交锋,通过声画对位的精准处理,都通过电视画面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文本的整理中,补写了一些从电视画面转为文字的细节描述,虽然无法完美展示电视评书的全貌,也依然是一个极具价值的文化工程。由于田连元年事已高,本书由笔者在其亲自指导下完成,文本既忠实于表演原貌,又具有独立的文学价值,更是对一个时代艺术记忆的珍藏。

在田连元从艺70周年座谈会上,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把亲笔手书的一幅书法作品赠送给田连元,以此来概括全篇。诗云:“世道几千载,百姓口相传。书剑恩仇录,刘秀包青天。英雄杨家将,海瑞水浒传。血溅津门界,辽沈枪炮喧。南昌军旗猎,南湖船悠然。华夏灾难重,希望在延安。句句波澜阔,字字如注铅。篇篇是经典,段段是名篇。如今耄耋老,提笔为青年。中共百年史,气象呈万千。告诉后来人,传承不能断。基因要延续,精神血脉传。一代读书人,评书七十年。不输名讲坛,老将田连元。”

作者系辽宁省曲协副主席、省曲协创评委员会主任 耿柳

场馆介绍
首都剧场(北京人艺剧场)座落在繁华的王府井大街,交通便利,它是隶属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专业剧常于1955年交付使用,在建筑风格上,借鉴了欧洲与俄罗斯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给人以庄重、典雅...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2号
乘103路、111路、202路、211路、814路等美术馆下车
首都剧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