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春的废墟上,北京人艺重建《哈姆雷特》
更新时间:2025-09-22 08:57 浏览量:1
在首都剧场,一场关于《哈姆雷特》的叛逆正在上演。这出郑云龙主演的北京人艺新排大戏,9月19日起将连演21场。
它打破了观众对经典的想象,将丹麦的宫廷搬到了一个工业风的废弃剧场。在这里,马道、悬梯、滑竿不再是幕后工具,而是演员情感与行动的延伸。灯光直射下来,将哈姆雷特胸前那颗闪闪发光的钻石刺入观众的眼帘,也刺穿了哈姆雷特内心的挣扎,让一切痛苦外化得如此触目惊心。
导演冯远征将这部作品定位为青春、电影感、时尚。哈姆雷特不再是那个忧郁而内敛的王子,辫子垂在脸侧,像一头困兽,在舞台上嘶吼、挣扎,将情感张力推至极限。郑云龙的台词功底,如歌剧般穿透整个剧场,只觉情感的洪流喷涌而出,裹挟着观众进入他的内心风暴。
如果说过去的《哈姆雷特》是关于复仇,那么这一版则是关于选择。不只是“生存还是毁灭”的经典独白,每个人都在巨大的命运洪流中做出自己的选择。导演通过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将故事拆解、重组,让时空交叠、记忆碎片化,观众在跳进跳出的戏剧结构中,不再是旁观一个故事,而是在参与一场关于人性的探寻。
这种现代化的解读,也体现在对角色的重塑上。陆璐饰演的奥菲利亚不再是那个柔弱的宫廷女子,她是带有哥特气质的酷飒少女,甚至会调皮地弹“脑瓜崩”。她的死,不再仅仅是一个悲剧性事件,而是她自由灵魂在父权与宫廷束缚下,无力选择的最终归宿。这种对角色的深度挖掘,让悲剧更具现代意义,也让观众能够从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在每一个十字路口,都面临着无处可逃的选择。
这版《哈姆雷特》不仅仅是北京人艺的自我突破,也是中国戏剧与世界同行的一次对话。《哈姆雷特》的演出,拉开2025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的帷幕,借助这部外国经典作品在当代中国舞台上的诠释,不仅展现中国戏剧的国际视野,也是与国际戏剧同行展开一次真诚的对话。
舞蹈、击剑、宫廷风时装等年轻人熟悉的语言和审美,重新构建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哈姆雷特》,也向观众提出了一个古老而永恒的问题:面对“生存还是毁灭”的困境,你,会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