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届金刺猬大学生戏剧季开幕 京津冀高校戏剧联盟成立
更新时间:2025-09-30 13:25 浏览量:1
9月28日,第23届金刺猬大学生戏剧季开幕暨京津冀高校戏剧联盟成立仪式在北京市朝阳区香河园地区文化中心举行。
朝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冯志明在开幕式致辞中介绍,本届戏剧季共征集到参赛作品406部,较去年的139部实现了大幅增长,这一数据的背后,是金刺猬品牌影响力的持续提升和当代大学生戏剧创作热情的日益高涨。本届戏剧季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多项创新。从60分钟至120分钟的完整剧目,到15分钟内聚焦情感核心的微短剧,再到800字勾勒戏剧冲突的创意方案,为不同类型创作者提供了展示平台。本届将首次深耕“红色戏剧展演”板块,将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入戏剧实践;创新推出“戏剧市集”,探索“金刺猬”IP与文创、文旅的深度融合。同时,活动空间也进一步拓展至老舍剧场、亮马河沿岸、奥森公园周边等地标性场所,旨在扩大活动的辐射面和公众参与度。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戏剧季的内涵,更极大地激发了青年学生的文化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使金刺猬大学生戏剧季不仅成为孵化优秀原创剧目的平台、展示高校学子戏剧才华的舞台,更成为传承中华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开幕式上,备受瞩目的“京津冀高校戏剧联盟”正式揭牌成立。该联盟由北京戏剧家协会戏剧教育专业委员会发起倡议,是落实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要求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北京戏剧家协会戏剧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央戏剧学院党委书记徐永胜在发言中详细阐述了联盟的宗旨与目标。联盟旨在服务国家战略,构建戏剧教育协同发展共同体;引领创新发展,搭建高水平交流互鉴平台;促进资源共享,建立高校协同机制;赋能区域文化,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京津冀戏剧联盟将围绕“共建人才培养高地、共促艺术创作繁荣、共推学术研究深化、共拓社会服务广度”四大目标,建立戏剧教育资源协同机制。同时,联盟高校将享有“金刺猬”独立报送通道、专家一对一指导、优质课程共享等支持,优秀作品更有机会直推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老舍戏剧节等专业平台,实现校园戏剧与专业市场的有效衔接。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鼓励原创、促进交流,联盟将进一步激发青年一代的戏剧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戏剧艺术在校园的普及与提高,促进戏剧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已有33所高校加入联盟,其中北京地区28所,津冀地区5所,初步形成区域联动格局。
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马新明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市文联始终致力于青年文艺人才的培养,通过金刺猬大学生戏剧季、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大戏看北京”孵化平台等,形成了“闭环式”人才培养链条。京津冀高校戏剧联盟的成立,是这一体系的关键延伸,将有力推动三地戏剧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和北京“演艺之都”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内容储备。戏剧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对于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促进区域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它不仅是艺术形式的延续,更是时代精神的传达、青年价值观的塑造和城市文化品格的提升。金刺猬大学生戏剧季作为首都重要的文化品牌,其发展历程本身就是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成效的缩影。而京津冀高校戏剧联盟的成立,则将这种文化动能从单点爆发扩展到区域联动,通过戏剧这一媒介,深化三地人文交流,促进文化认同,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据了解,金刺猬大学生戏剧季作为国内发起早、影响广、参与度高的高校戏剧品牌活动,自2001年创办,2009年落户朝阳区以来,始终致力于为热爱戏剧的大学生提供展示才华、交流互鉴的舞台。2024年,活动正式纳入北京市“‘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文艺行”重点项目,成为推动“大戏看北京”与高校文化资源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金刺猬大学生戏剧季已走过二十余载,来自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1400余所高校近2600余个剧目参与活动,30000余名大学生、100余名专家教授及5000余名志愿者参与其中,线上线下受众达数百万人次,不仅照亮了青年学子的戏剧艺术之路,更见证了中国校园戏剧事业的蓬勃发展。
随着开幕式的举行,第23届金刺猬大学生戏剧季的精彩大幕已全面拉开。接下来,优秀剧目展演、公益戏剧课程、剧本朗读、国际交流活动、戏剧对谈及最终的颁奖典礼将陆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