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慢综艺鼻祖”到“爆改失败”,《向往的生活》再也“回不去”了?
更新时间:2025-10-20 22:06 浏览量:1
作者| 糖炒山楂
编辑| 赤木瓶子
四期节目过后,回归的《向往的生活》还是没能唤醒大众的好感度。
在大众用遥控器做出的选择里,《向往的生活-戏如人生》的收视率从首播的0.36%逐渐下滑至0.22%,市占率从6%跌至3.8%。猫眼全网热度排名榜上,其最好成绩是第9名,非更新日则游离在25名开外。除了芒果TV上单期节目2亿+的播放量还在勉强“挽尊”外,这个昔日慢综霸主的存在感并不强。
“我真的没想到咱们这个节目就是如此的,草率”,付航的话或许只是他对无事可干的无所适从,又似乎精准评价了当下的蘑菇屋生活,只怕也贴合绝大部分对改版并不满意的观众的心情。
如综艺名称所示,这季节目戏剧的比重显著增大,尤其是黄磊的镜头基本都是围绕着戏剧相关呈现,排练、讨论或者是开会,之前作为《向往的生活》最重要的看点之一的“黄小厨篇”基本被完全去掉;整个蘑菇屋的生活节奏开始慢下来,不用做饭、不用下田,甚至于观众看得最多的是彭昱畅、何炅在小憩。
社交平台上,观众对节目的大改版成效也争执不休:支持者认为“戏剧”正是黄磊和何炅“向往的生活”,也带领着自己走进了戏剧;否定者则认为节目变味了,昔日疗愈人心的烟火气和田园生活没有了;更有甚者怀疑戏剧也不是向往,为乌镇戏剧节促票的“搞钱”才是终极目标。
究竟何为“向往的生活”?从告别到大改版回归,这个头部综艺IP究竟踩中了哪些雷?
《戏剧新生活》是2021年由黄磊等发起的一档聚焦戏剧人生产生活的真人秀,豆瓣评分高达9.2分。日前黄磊在乌镇戏剧节回答观众提问时表示,这档节目只做一季就“刚刚好”,因为它太小众、平台缺少招商的基础。
那《向往的生活》与戏剧的适配性呢?或许是有着昔日IP的影响力,招商上倒是不算磕碜,蚂蚁保、绿源电动车、广汽传祺、江中猴菇等品牌倾力加持,只是过度生硬和频繁露出的广告植入,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更重要的是,开播四期,《向往的生活》同样未能“说服”大众市场接受它的“小众向往”。
纵向来看,节目也在摸索对戏剧的呈现。一开始,观众是跟随着彭昱畅、张子枫两个“戏剧小白”的视角去走进戏剧排练场,彭昱畅演出自己风格的“巴格”的时候,他的眼里是有光的,不少观众也在弹幕上感慨“感受到了戏剧的魅力”。只是当这段呈现占比过半时,还是有观众感觉到了“变味”。
客观来讲,第三四期的节目“平衡度”更好,大概率之后的节目也将保持这样的分工和节奏。青年戏剧人作为嘉宾出现在蘑菇屋,听他们对戏剧的热爱、为舞台的坚守,甚至可以在接到命题作文后快速开启创作模式,思维碰撞的魅力尽显;明星嘉宾则在蘑菇屋里和一家四口互动,或聊天或找事干。
“一面是完全不躺平式的向往的生活,一面是大众的向往的生活”,有豆瓣网友解读道。为热爱、或是疗愈,都是向往,也没毛病,关键是如何“融合”。
第四期戏剧人和喜剧人的碰撞算是一个不错的呈现。黄磊和李诞进入排练室给到的创作建议,如“散文诗的感觉”、前者讲故事的代入感等,都受到了弹幕观众的较大认可。付航的“同理心”发散到了更广泛意义的扶持新人上,但也合乎情理。
甚至剪辑也在为这种“融合”用尽力气和方法。搭配着戏剧人的创作畅想,后期将李诞、付航采红菱时的互动画面剪辑成了不同的事件片段,包括了李诞初次来蘑菇屋时的状态、妹妹“哇偶”梗、付航努力找事干的梗。好笑之余似乎也在回应那句“戏如人生”,生活就是戏剧。
只是落在成片里,当戏剧的呈现占比过大时,仍然引发了一些争议。据不完全统计,第四期节目中光是三个戏剧人的创作排练呈现就超过了10分钟,完整的舞台呈现则有30分钟左右。对于“纯纯”的综艺观众来讲,这显然是需要一定的门槛和戏剧鉴赏能力的。
此外,蘑菇屋的“围炉夜话”也变成了戏剧的重要承载。辛芷蕾和何炅畅谈如何调整度过话剧的“疲惫期”,何炅表示,八百场暗恋桃花源背后,坚持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黄磊动情讲述《墙壁里的精灵》,引嘉宾现场泪目,也让弹幕为黄磊的语言感染力和强画面感惊叹。
或许可以期待着,这会是一个渐入佳境的过程。
当张艺兴陪着黄磊蛤蟆蹲,当黄磊为彭昱畅下了一碗面时,当何炅陪着张子枫、彭昱畅夜游暴雨中的乌镇,陪着黄磊扮演《小猪佩奇》踩泥坑时,《向往的生活》似乎还是熟悉的味道。也有不少人在弹幕上刷屏着“向往回来了”。
只是我们也明显感觉到,它确实回不来了。即使没有戏剧,“向往”也回不去了。
首先,人变了。虽然触动人心的“老友记”仍然在,何炅仍然会动情表示“还是会吃黄磊做的饭,还是会夸,即使没有人相信”,李诞与何炅抱作一团为那份“愿意站在全世界对立面保护你”的友谊,但大众对这份情感买单的热情开始下降,后者微博话题阅读量仅200万。
时间也确实让蘑菇屋“一家人”发生了改变。曾经让人津津乐道的“黄小厨”,明显有意规避了厨房任务,甚至在好为人师的“指责”中,他的小心翼翼还体现在发言上,似乎只有话剧可以让他滔滔不绝了。何炅虽然有对网友的贴脸开大,但两人身上的疲惫感显然更甚:黄磊睡觉时戴上了呼吸机,何炅更多的画面是补觉。曾经的阳光大男孩彭昱畅,同样在暴瘦后虽然颜值升级,但整个人的状态明显不如之前,只有在戏剧排练和表演时释放了一点高光时刻。
其次,情怀“杀手”虽有成效,但终非长久之计。可能是节目的“人到中年”,回忆就自然变多了,过往几季的名场面在节目中被反复提及:辛芷蕾贴脸黄磊“别吃豆角”,成功解锁热搜话题#黄磊首次回应未熟豆角食物中毒争议#,阅读量突破1.6亿。也是节目解锁的首个高热议题。黄磊等人还合唱了蘑菇屋名曲《油菜花》、在李诞到来时主动聊起上一次蘑菇屋农活的场景等。
当然目前已播节目中也不乏名场面。首次来到蘑菇屋的付航就在无事可干中带来了不少笑点,比如小心翼翼闯祸篇之解开小H小O的定位器,再如面对何老师入睡自己则陷入“就这么待着”的迷茫,和对李诞玩坏了的“安静的付航”,采红菱时明显自如许多的付航。
喜剧人身上独特的幽默感、松弛感和“现场能力”,成为了为戏剧“兜底”的存在。只是这样的嘉宾效果到底还是少数。甚至于或许是以戏剧为主的缘故,节目对明星嘉宾的呈现显著减少,尤其是没有种田类的强戏剧效果任务后,嘉宾的存在感也比较弱,有一种“匆匆来匆匆走”的感觉。
再加上,黄磊、何炅想要打破刻板印象、肌肉记忆的背后,对未来的“迷茫”也内化到节目中。前四期节目里呈现出一种无序感,就算是何炅也曾以“一天吃了三顿饭”来形容他们的一天;何炅的安然入睡、彭昱畅的自在看书、妹妹沉迷女工,确实是自在,但到“无视”了飞行嘉宾的程度,多少有一种“摆烂式”的松弛。
如此下去,《向往的生活》最引以为傲的“情感内核”,必然也将陷入到“恶性循环”,名场面锐减、情感虚空,最终失去暖心治愈的力量。
市场挤压、观众流失、新IP崛起、招商压力,未来一段时间里,综艺IP的暂停与重启,仍将是常态。而从《花少》以抓马扯头花爆改“社交乌托邦”、《歌手2024》融入直播,到《向往的生活-戏如人生》争议频生、热度下滑,也再次将综艺IP的改版提到了议程之上。
或许,有心的观众也在发现,忙于戏剧节、满身班味儿的黄磊,也在多期节目中反复cue到“交班”的问题,似乎有意将节目交托给彭昱畅、张子枫这样的年轻人。首期节目中张艺兴做饭、妹妹张子枫接待客人的一幕,以及张子枫拿外卖的画面,都颇有小鬼当家的感觉。但这显然也不是观众想要的“向往的生活”。
《向往的生活-戏如人生》从开播就透露着一股拧巴:既想贴脸回应观众的质疑,但个人的状态又暴露了他们的难以平静;既想以对戏剧的热爱回应向往的不同定义,对节目又有一种随时撤离的状态,最终以一种近乎摆烂式的对立造成了节目的双重乏味,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存在。
归根结底,节目的改版触碰到了最核心观众群的“利益”:这档慢综艺最初吸引观众的点,便是它在快节奏生活里的治愈性,三五好友围炉煮茶、逃离城市的喧嚣,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如今社会情绪更加极致,大众所面临的现实生存压力更甚,文娱内容本应该更向大众共情的地方靠拢,抑或是最纯粹的情绪抒发。市场也证明了这一点:今年电影、剧集乃至综艺市场,无不是“牛马”的胜利;当然也有另一种爆款,纯粹快乐,也可以视作短剧的胜利,综艺市场也不乏典范。
而此时《向往的生活-戏如人生》将主题生硬“拔高”到戏剧,自然要经历一番“寒彻骨”,如何稳定原有综艺IP受众、满足对大众情绪的期待,又能够让戏剧丝滑过度成为节目主题,都是考验。或许最终的观众会如何炅所说,“种地也好、收玉米也好,都是观众不了解的工种,话剧对他们来讲也是一个不了解的工种。只要你认真做事情,你努力、付出,就是会有(观众)”。但目前来看,它还不算成功。
而在当下综艺市场,它目前的境遇也更多了一分现实意义:综艺IP的暂停与重启,不该成为噱头、或是个人喜好/利益下的捆绑,观众渴望快乐和被疗愈、而不是完美包装下的糊弄。只是它的“失败”,也在某种意义上,再次阻隔了综艺IP大刀阔斧改革的路径,“墨守成规”守着现有的一亩三分地,成了安全选项。长久来看,很难说这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