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写作具有显著的功利性,什么有“利”,就迎合什么
更新时间:2025-10-24 08:12 浏览量:4
从莫言自己的若干表述里,可以很容易的看到,莫言写作的目的,没有什么高尚的目的,他的功利性特别强,为了一己之私,天天能“吃上饺子”。
这是莫言写作的“实用性”,他是一个实用主义者,只要对自己有“利”,他就写什么,他就迎合什么,投机什么。
当着伤痕文学时兴的时候,他就迎合伤痕;当虚无思潮时兴的时候,他就迎合虚无。这养成了莫言写作的风格,因此他反对教科书里体验生活的创作选择,写作全靠“胡编”。因为没有生活体验,所以莫言就“魔幻”,就“揭露黑暗”,他看不到美好嘛。
莫言的迎合让他获“利”颇丰,迎合国内伤痕与虚无,让他从名不见经传很快声名鹊起;迎合西方价值观,让他声名远播世界。因名声壮大给他带来的丰厚的物质利益,让他挤身富人行列,可以天天吃“饺子”了。
有人对莫言七易其稿改编红高粱上话剧舞台,改的“面目全非”,把余占鳌改成投奔八路了,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感到不好理解,其实那正是莫言功利性的体现,他知道原稿的那些东西不时兴了,登不上大舞台了,所以不顾年迈,七易其稿,为了“利”,九易其稿他也干。
这就是莫言,一个功利性的莫言,一个实用主义的莫言,一个迎合的莫言,一个投机的莫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