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两会不到8个月,靳东再破“天花板”,陈道明的话有人信了
更新时间:2025-10-25 09:57 浏览量:4
曾有人说他困在“精英人设”里。
可他用乡村书记与革命者的形象,狠狠打破了质疑。
两会中他提及民生,把演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狠狠刻进骨子里。
不正应了陈道明当年那句 “演员不能只靠一张脸,肚子里的东西,才是你的‘里子’吗”?
在多重的角色中靳东凭什么做到无缝切换?
又是什么样的精神成就现在的靳东?
1、跨界成功提到靳东,许多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或许是《伪装者》里运筹帷幄的明楼。
又或是《我的前半生》里精明强干的贺函。
这些深入人心的荧幕形象,早已将“实力派演员”的标签牢牢打在靳东身上。
但少有人注意到,这位手握中国话剧金狮奖、白玉兰戏剧奖等荣誉的国家一级演员。
早已在表演之余开启另一条职业轨迹。
2025年5月,国家大剧院官宣的90位“全明星”艺术委员会名单中,靳东与莫言、刘震云等文化巨匠并列。
正当大众疑惑他凭什么有如此分量时?
他早已将这份跨界的底气埋在20余年对作品的深耕中。
2000年在话剧作品《日出》中他饰演方达生,24岁的靳东为了贴近国民知识分子的形象,整日泡在图书馆里研究文人。
一个“愤怒摔杯”的镜头,他对镜练习上百次,只为在表演时还原当时的状态。
2010年在《惊天雷》中他饰演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为贴近角色,他苦学韶山方言3个月,努力模仿伟人姿态。
演讲戏连续嘶吼20分钟至失声,凭“神似而非模仿”的演绎斩获中国话剧金狮奖。
2024年在《温暖的味道》中他饰演的孙光明书记更是真诚质朴。
作为总策划和主演,靳东率队在陕北高原体验生活三个月,跟着果农学剪枝、干农活,把亲身经历融入表演,这才成就经典,最终斩获第33届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
跨界底气从不是什么空降的光环,是20多年来深耕文化的厚积薄发,和对角色打磨的运筹帷幄。
也正是这份经历让靳东明白,关注创作的本质是关注民生。
从此,为民发声便成为他的责任。
2、两会发声2020年一女子在网络平台结识一名自称是“靳东”的账号,并且通过私信聊天、表白等方式,与该女子建立“感情”,后以拍摄电影资金紧张为借口向女子勒索财务。
2023年另一位受害者王先生的母亲也遭遇类似的骗局,并被骗子骗走了20多万元。
骗子采用AI换脸“靳东”的方式行骗,靳东本人得知后非常生气,但是他没有推卸责任,公开发声谴责骗子。
并且在两会上,以自身为案例,呼吁建立技术滥用的规范规则,他表示不能让观众对我的信任变成给骗子的“机会”。
此外,两会中,他还指出“内容才是王道”。
强调科技需要和创作深度融合,呼吁行业从业者潜心打磨作品,站在观众的角度建立共鸣。
一时间,网络上对靳东的呼声高涨,“懂行业又接地气”让靳东赢得一波点赞。
两会过后靳东继续在他的创作之路上前行。
谁料想,不到八个月的时间靳东的话再次得到印证。
3、再破“天花板”从两会发言到文工团团长,靳东再破“天花板”。
2025年9月前很多场扎实的话剧演出数据让靳东的话得到证实。
作为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他将经典作品地重现与观众生活贴近。
能从观众的视角把握文化传播的规律,这源于他几十年如一日对民生的关注。
近日,《人民日报》再次点名靳东。
在抗日主题话剧《寻找“杜立特”》的宣发现场,靳东讲道。
“无论什么题材,只要无法与观众产生共鸣,这个戏就推不动,走不远。”
“共鸣之后才是共情,共情之后才是共命。”
这样的创作理念让他的作品一步步进入大众视野,成为文化传播的“锋利宝剑”。
在流量与套路充斥的演艺行业,许多演员都在琢磨怎么快速“出圈”。
却忘记了,“出圈”的本质在于实力,在于演员端起这个“饭碗”,就要做观众喜欢吃的“饭”。
从“共鸣”到“共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何其难。
从理解群体的真实困境,到还原角色的生活质感,再到传递共通的生命力量,靳东的付出源于他20多年来的坚持,和他始终与观众靠近的那颗心。
正如陈道明所说的:“演员不能只靠一张脸,肚子里的东西,才是你的‘里子’”。
从靳东身份的无瑕切换到演艺工作的蒸蒸日上,实力派演员陈道明的话还在应验。
陈道明曾多次批评“快餐式创作”、“虚假流量”强调“以作品立根,以德行立世”。
这与靳东在两会期间呼吁“沉心静气做精品”的理念不谋而合。
靳东以自身坚持“排练到凌晨”的学艺经历,3年打磨一部话剧作品的创作态度,为行业树立出“慢工出细活”的标杆。
“优秀文艺工作者应兼具创作力与行业责任感”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靳东从演员到文工团团长、政协委员、艺委会委员的跨界,正是这一观点的生动实践。
跨界从来不是零散地尝试,而是层层递进地承接。
演员的身份赋予了他对艺术的灵敏度,团长的经历更锻炼他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
他的成功“破圈”凭的就是一腔热血的坚持和贴近观众的使命感。
结尾:一边是手握话剧金狮奖与白玉兰戏剧奖的实力派演员,一边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
他演的电视剧深入人心,他呈现的话剧鞭辟入里。
两会上,靳东把演艺精神融入社会责任,让大众看到了演员的“破圈”。
殊不知,这一次次的“打破”背后是对文化的深耕和情感上与观众的联结。
靳东的突破来自于他对内容的执着,和对社会的责任。
部分来源:
靳东说共鸣之后才是共情-微博
热搜第一!靳东发声:被骗得很惨-澎湃新闻
演员靳东,受聘国家大剧院艺委会委员!本人最新发声-澎湃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