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人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从小拿金条玩,坐拥上亿四合院,这个老戏骨不一般!

更新时间:2025-10-28 17:24  浏览量:4

很多人第一次记住李光复,是在配角里被突然戳中。

他出场不多,却把人心一拧,戏一落幕,人还在观众脑子里转。

这张熟脸和硬功夫,把他稳稳送进了国家一级演员的行列。

李光复1946年生在北京皇城根。家底厚,住十八间房的四合院,童年能拿金条当积木。

底子再厚,也挡不住人生拐弯。少年时父亲去世,家道骤冷,四合院被分租,风光一夜散场。

十三岁,他盯上北京人艺招生,硬是凭劲头争来试戏机会,交了五毛报名费进了表演班。

真正改变他的,不是一次上台,而是舞台背后那句提醒:要读书,要认识生活。

后来他读古文、访名家、跑民间,把书本和人情味一起往身上攒。

时代起伏,再次把他抛到乡下。他下田干活、学做木匠,还在医院当过赤脚医生。

别人午休,他背诗读书;别人玩闹,他记人间冷暖。这些细枝末节,后来都成了戏里的血肉。

他演老工人像老工人,演片儿爷就有片儿爷的筋骨,因为那是他走过的路。

回到北京,他重新立在舞台边,继续从小角儿磨。没台词也琢磨动机,只有两句也抠语气。

人艺的老规矩在他身上没丢,讲究真,讲究分寸。

再往后转入影视,他在《正阳门下》是破烂侯,在《人民的名义》是郑西坡,在《人生之路》是德顺爷,角色换个不停,底色始终是生活。

感情上,他三十多岁与何桂生成家。妻子利索,他粗中有细,一个管账管家,一个踏实演戏,互相托底。家里贴满小纸条,灯要随手关,鞋要摆整齐,他乐呵呵照做。

困难那几年,为了家,他去卖报、带旅行团,还代理过复印机。工资之外再抠出一份收入,家里稳定下来。他也把四合院完整接回,老屋重新亮起灯。

做父亲,他更讲究“根基”。儿子李祎四岁当童星,十岁就想当演员,他却按下急刹,要求先读书。

家里书柜放满历史、法律、经济,他陪看、陪聊,慢慢把路引正。

儿子后来考入中国政法大学,又赴英国深造,如今成了律师,还做投资。

再看演艺这头,他始终不争番位。一个眼神、一口叹息都要对着人物心跳。他把配角演成“定海神针”,把自己隐在故事里,让角色站出来。

在《简牍探中华》里,他饰“寿”,领着年轻人做导引,书卷气一冒头,网友说像广播体操领操员,他顺势把节目又认真推广了一遍。

七十多岁,他仍在剧组。零下温度穿单衣反复拍,导演让歇,他说状态正好不能断。

他不追热搜,不摆人设,镜头一开,活的都是别人,收工后才想起自己。

有人问,国家一级演员,住着上亿四合院,最骄傲的是什么。

他的答案挺朴素:把小角色演出滋味,把家过稳,把儿子看着一步步站住脚。

李光复这一生没当过多少主角,却被观众记在心里。

现在人老了,戏还在拍,儿子成了律师,家里热热闹闹。

他说自己没什么大成就,其实早就活成很多人想要的样子。

场馆介绍
首都剧场(北京人艺剧场)座落在繁华的王府井大街,交通便利,它是隶属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专业剧常于1955年交付使用,在建筑风格上,借鉴了欧洲与俄罗斯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给人以庄重、典雅...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2号
乘103路、111路、202路、211路、814路等美术馆下车
首都剧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