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人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综艺戏曲

文汇·观众席|真实与荒诞,悲怆与诗意——话剧《星空与半棵树》观后

更新时间:2025-10-30 13:15  浏览量:1

陕西与上海,两地虽地理遥远,却因文化的纽带而紧密相连。这种连接不仅体现在历史上的友好交往,更在当代文化艺术的互动中焕发新的生机。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其开放包容的气质与前卫创新的精神,与陕西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形成鲜明对比,却又奇妙地互补共生。这种“美美与共”的格局,在第二十四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携五部精品话剧集中亮相沪上,不仅是对上海文化舞台的丰富,也是对陕派话剧艺术成就的集中展示。这一盛事,既彰显了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的胸襟,也体现了陕西文化“走出去”的自信与魄力,堪称本届艺术节的一大亮点,也为两地文化交流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陕派话剧近年来在中国戏剧界掀起一股强劲风潮,其影响力日益扩大。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源于陕派话剧独特的艺术品格:它以扎实的生活积淀为根基,以强烈的时代精神为内核,以厚重的历史底蕴为底色,以深刻的思想内涵为追求,更以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个性化的艺术表达为标志。而这种艺术特质的形成,与陕西文学的深厚传统密不可分。陕西文学,特别是其乡土文学,始终致力于对“乡土中国”的深度书写,从柳青到路遥,从陈忠实到陈彦,一代代陕西作家用他们的笔触描绘着黄土地上的悲欢离合,记录着时代变迁中的人性光辉。这种文学传统为陕西话剧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和精神滋养。而话剧《星空与半棵树》正是这一传统的当代延续与艺术升华,它成功地将文学语言转化为舞台语言,在保留原著文学质感的同时,充分发挥了话剧艺术的现场魅力,堪称“陕派话剧”的又一里程碑式作品。

该剧改编自陈彦同名小说,在忠于原著精神内核的基础上,进行了成功的戏剧化转换。创作者以独特的艺术眼光,删繁就简,领异标新,巧妙地通过动物视角和寓言形式,构建了一个既荒诞又真实、既奇幻又日常的艺术世界。剧中,一个普通的山乡小镇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上演着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却又发人深省的人间喜剧。基层干部安北斗的理想主义坚守,村民温如风为“半棵树”展开的执着抗争,花如屏在困境中的坚韧求生,草泽明在边缘处的精神守望,这些鲜活的人物共同构成了一幅当代中国农村的浮世绘。作品透过这些小人物的命运,深刻揭示了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农村面临的政治、经济、自然和社会的多维困境,反映了时代剧变带给普通人的精神阵痛和心灵危机。

该剧最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真实中透露着荒诞,悲怆中蕴含着诗意。这种看似矛盾的美学特质恰恰精准地捕捉了当代中国的某种精神实质。在剧中,“半棵树”的物权纠纷本是农村日常生活中的寻常事件,却被演绎成一出现代寓言;基层干部的工作琐碎平淡,却折射出制度与人性的复杂博弈。创作者以犀利的眼光洞察了现实中的荒诞性,又以悲悯的情怀守护着人性的温度。当温如风为“半棵树”奔走呼号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农民的执拗,更是对公平正义的朴素坚守;当安北斗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艰难前行时,我们感受到的是基层干部的价值困惑与精神追求。这种“笑中带泪,泪中含笑”的审美体验,使作品超越了简单的社会问题剧范畴,升华为对人性深处的叩问和对生命意义的探寻。

尤为难得的是,剧作在揭示问题的同时,始终保持着精神的守望和诗意的开掘。“星空”与“半棵树”这两个核心意象,构成了深刻的象征系统:半棵树代表着具体而微的现实权益,星空象征着高远的精神追求。二者之间的张力与统一,隐喻着当代中国人在物质追求与精神守望之间的平衡难题。剧中人物如草泽明,这个乡村知识分子的形象延续了陈彦作品中的“智者”传统,与《西京故事》中的东方老人、《主角》中的秦八娃一脉相承,他们身处边缘却心系天下,生活困顿却精神高贵,代表着一种不随波逐流的价值坚守和独立人格。这种“陈彦式”的人物塑造,为作品注入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精神高度,在作品人物中发挥着定海神针的作用。

该剧的舞台呈现也极具匠心。导演充分调动各种舞台手段,将写实与写意完美结合。旋转舞台象征着时代的流转变化,灯光设计营造出梦幻现实的交织效果,音乐运用恰到好处地烘托了剧情氛围。特别是“猫头鹰”这一象征性角色的设置,既增加了剧作的寓言色彩,又赋予作品一种超越现实的审视目光。而剧中反复出现的“猜拳行令”场景,既是普通百姓苦中作乐的生活智慧,也暗含着底层人民坚定的乐观主义精神。这些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使整个演出在保持现实主义厚重感的同时,又洋溢着诗意的浪漫情怀。

戏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公共空间的集体思考和灵魂拷问,要想流泪的时候再创作,想呐喊的时候再创作,要不得不表达的时候再创作。《星空与半棵树》显然是创作者长期生活积累和深入思考的结晶,它既是对当下中国农村现实的真切观照,也是对人性普遍的深刻洞察。在物质主义盛行的今天,这部剧作犹如一股清流,提醒我们在追逐“半棵树”的现实利益时,不要忘记仰望“星空”的精神需求。它告诉我们,即使在最荒诞的境遇中,也要保持精神的独立;即使在最悲怆的时刻,也要守望生命的诗意。

总之,《星空与半棵树》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高度艺术价值的优秀剧作。它延续了陕派话剧的现实主义传统,又在艺术表现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它扎根于陕西深厚的文化土壤,又超越了地域局限,触及了人类共同的精神命题。这部剧作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艺术的享受,更引发了深层次的思考——关于乡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物质与精神、荒诞与诗意这些永恒命题的当代思考。我们要感谢创作者们以艺术的智慧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观察时代、审视内心的窗口,也要感谢这台话剧所传递出的温暖与力量。

场馆介绍
首都剧场(北京人艺剧场)座落在繁华的王府井大街,交通便利,它是隶属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专业剧常于1955年交付使用,在建筑风格上,借鉴了欧洲与俄罗斯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给人以庄重、典雅...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2号
乘103路、111路、202路、211路、814路等美术馆下车
首都剧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