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一系列的错相加等于“新物种”
更新时间:2025-11-26 17:40 浏览量:2
11月26日上午,全省文化“两创”工作座谈会在曲阜召开。在专题辅导环节,河南建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营销中心总经理毕超作题为《“麦田”中“两创”新生》发言。在发言中,毕超讲述了《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一系列“错”,却打造出了一个成功的“新物种”。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开业至2025年10月观演数据:80%的省外客人,85%的年轻人,5500万观剧人次。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数据。不过毕超在《“麦田”中“两创”新生》的发言中先谈及该项目的一系列“错”。
选址是错的:《只有河南》落户在了郑州市·中牟县·大孟镇,没有在文化土壤肥沃的一线城市,没有历史遗迹,没有山水资源,没有文旅氛围基础。
投资是错的:投资大,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测算,给出了悲观和否定的结论。很多人觉得算不过来账,团队带着没有商业化的初心,开始了冒险而勇敢的造城之旅。
戏剧是错的:戏剧是小众的,严肃的,艺术的……似乎属于大城市和少数人。很多观众甚至从未进过剧场,分不清戏剧和戏曲,不晓得观剧礼仪……以人流量为基础的主题园区,与小众的、有门槛的戏剧文化消费形成了鲜明矛盾。
建设周期是错的:从动意到开城纳客,经历了7年时间,这和飞速发展的时代似乎是一对矛盾。《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建设,是一个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熬得住时间的过程。
主题是错的:这里没有过山车和海盗船,这里有历史、苦难、麦田、信念;这里有祖先、有家国、有过去、有未来;在跟风娱乐、流量为大的年代,团队选择做了一个“以严肃艺术为唯一核心的戏剧聚落群”。
毫无疑问,《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却成功了。毕超也详细分析了成功的原因,比如,素颜式传播——本质是共情和沟通。项目的官方矩阵号家族“话事人”,也就是幕后运营者,绝大部分不是专职小编,是分散在只有河南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普通员工。他们有的是演员,有的是种地小农人,有的是招聘专员、有的是客服小姐姐……他们在本职工作之余,开设了不同主题的小红书,只是为了更多和大家沟通和交流,倾听到大家更真实的声音。
就连线下的公告牌也并非说教工具,它们是和观众交流的平台。有粉丝评价:这是一个高冷、幽默、严肃、搞怪、二里吧唧、“讲人话”、处处都是恋爱脑、人情味的园区。就像陪在你身边的话痨死党一样亲近,没有距离感。
在《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游客享受到的是松弛、零负担、无套路的旅行。不过毕超也提醒大家,文旅不是一场有标准答案的考试,文旅的成功不可复制。每个景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唯一可以遵循的是,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用时、用心。
记者:徐敏 编辑:曹梦佳 校对:刘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