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元壁破了!600岁的Ta遇上东大“00后”学子……
更新时间:2025-04-27 15:38 浏览量:3
4月26日,校园青春版《牡丹亭》在江苏大剧院正式首演。此次登台的演出和伴奏队伍完全由学生组成,表演团队来自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东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29所高校选拔出的50位青年学子,由12位青春版昆剧《牡丹亭》演员授课,历经9个多月的精研打磨,以青春版昆剧《牡丹亭》为蓝本,精心呈现《游园》《惊梦》等一系列精彩折子戏。演出受到新华社、《光明日报》、《新华日报》等10余家媒体关注报道。
1 29所高校、50位学子
“做这样一台戏太难了!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们千里迢迢赶来江苏,从练早功、喊嗓压腿开始,不辞劳苦地完成这个任务。从这台演出可以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在年轻人身上生根发芽了!”
项目负责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赵天为介绍,“青春版昆剧《牡丹亭》青年表演人才培训”于2024年启动,历经大半年时间,汇集了来自江苏、浙江、北京、上海、江西、广东等省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29所高校的50位高校学生。自2024年8月6日开始,大学生们每逢周末和节假日,风雨无阻,从各地汇集苏州昆剧院接受集中培训。
2
对话白先勇
4月25日,“校园青春版《牡丹亭》”首演媒体见面会在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举行,拉开了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青春版昆剧《牡丹亭》青年表演人才培训”汇报演出系列活动的序幕。青春版《牡丹亭》制作人、项目艺术总监白先勇参加见面会并与媒体交流。
现场记者围绕昆曲美学、昆曲复兴、校园传承等话题踊跃提问。白先勇肯定道,昆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由东南大学牵头排演的校园青春版《牡丹亭》实现了古典美学与青年精神的深度融合,更是“以戏育人”的生动实践,展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校园焕发的蓬勃生机。项目负责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赵天为向媒体代表介绍了“校园青春版《牡丹亭》”的创排过程和幕后故事。采访开始前,南京市档案馆相关负责人向白先勇移交了其父白崇禧将军阖府户籍卡仿真件。
3
让青年人爱看、爱演
校园青春版《牡丹亭》特邀白先勇先生担任艺术总监,同时邀请9位资深昆曲专家和江苏省苏州昆剧院12位著名演员及乐队名师共同执教,通过名家授课和戏曲传承训练,一对一、手把手教授,最终完成了一台完全由学生演出和伴奏的校园青春版《牡丹亭》。
4月26日下午,这50名青年学子深入参与到昆曲艺术的传承与传播中来。以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为蓝本的“校园青春版《牡丹亭》”,演出《游园》《惊梦》《言怀》《道觋》《离魂》《冥判》《忆女》《幽媾》《回生》等折子戏,用150分钟的演出时长,呈现了一出浓缩了昆曲艺术精华的《牡丹亭》小全本。
正如白先勇接受采访时所说,青春版《牡丹亭》启动了昆曲复兴,校园青春版《牡丹亭》将接力下去。“青春版昆剧《牡丹亭》青年表演人才培训”项目,让青春版《牡丹亭》不但“青年人爱看”,还让青年人爱演!最终使高校这座昆曲“园林”姹紫嫣红如许,青春版《牡丹亭》开遍。
新媒体工作室
往期精选 Editors' Choice
来源|光明日报、新华日报、荔枝新闻、
东大新闻网
责编|杨晴晴
校对|林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