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人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上海歌剧舞剧院青年演员获全国舞蹈大赛金奖,实力出圈

更新时间:2025-05-01 10:20  浏览量:4

## 上海歌剧舞剧院青年演员斩获全国舞蹈大赛金奖:实力破圈,艺术无界


还特别汇集了北京演艺集团旗下北京歌剧舞剧院青年舞蹈演员的中坚力量


当聚光灯照亮舞台中央的那一刻,上海歌剧舞剧院青年演员张雨晴以一组高难度的连续空中转体动作完美收官,全场观众起立鼓掌——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发生在刚刚落幕的第十二届全国舞蹈大赛决赛现场。这位25岁的舞者凭借原创现代舞作品《破茧》斩获表演组金奖,其充满张力的肢体语言与深刻的情感表达,不仅征服了专业评委,更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上海歌剧舞剧院金奖#话题阅读量迅速突破8000万。这不仅是个人艺术生涯的里程碑,更标志着上海歌剧舞剧院青年演员培养体系结出的又一硕果。


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团被热情的全国网友誉为


一、金奖背后的硬核实力:十年磨一剑的工匠精神


在《破茧》7分28秒的表演中,张雨晴完成了32个技术难点动作,包括需要极强核心力量的"悬空倒挂旋转"和创新性的"波浪式地面滑行"。评委会主席、著名舞蹈家黄豆豆特别指出:"这些动作的完成度与艺术表现力已达国际水准,每个细节都体现着扎实的基本功。"这绝非偶然——上海歌剧舞剧院独有的"3+2+1"训练体系要求演员每天进行3小时基本功训练、2小时剧目排练和1小时理论学习,年训练量超过2000小时。


更令人惊叹的是作品的创作过程。编导李旻透露:"从构思到成型历时18个月,我们解剖了300多种昆虫破茧的生物学资料,最终将这种生命蜕变转化为舞蹈语汇。"这种将自然科学与艺术创作深度融合的创作理念,正是上海歌剧舞剧院"新海派舞蹈"的核心特征。舞美设计同样别出心裁,采用智能材料制作的"茧蛹"装置能随舞者动作变换透光度,营造出极具科幻感的视觉效果。


二、破圈传播的密码:当传统艺术遇上Z世代审美


获奖消息公布后,张雨晴在抖音发布的训练花絮视频获得230万点赞,其中她连续失败17次仍坚持练习某个旋转动作的片段尤其打动年轻观众。"这才是真正的偶像力量!"的热评获得5.2万认同。上海歌剧舞剧院趁势推出的"舞蹈解剖课"系列,用AR技术拆解高难动作的力学原理,单期播放量突破500万。


这种成功绝非偶然。剧院新媒体总监陈洁介绍:"我们组建了平均年龄24岁的数字内容团队,用综艺化剪辑手法重构舞台艺术。"他们开创的"后台vlog+专业解说"模式,让普通观众也能看懂舞蹈的技术门道。更值得关注的是与电竞品牌的跨界合作——将舞蹈动作数据化为游戏皮肤特效,吸引大量年轻群体关注传统艺术。


三、海派文艺的新生代:在国际舞台讲好中国故事


张雨晴的获奖不是孤例。近三年,上海歌剧舞剧院青年演员已累计获得国际奖项7项、国内专业奖项23项。这背后是剧院创新的"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每位新演员同时配备技艺导师和理论导师,既传承经典《小刀会》等保留剧目,又鼓励《数字敦煌》等实验性创作。


院长何晓楠透露:"我们正与巴黎歌剧院共建青年艺术家交换计划,下月将带着融合京剧元素的现代舞《梅兰芳的客厅》赴法演出。"这种以当代语汇诠释传统文化的尝试,正在重构世界对中国艺术的认知。正如张雨晴在获奖感言中所说:"舞蹈没有边界,我们要做的是让世界看见今天中国青年的艺术表达。"


此刻的掌声属于舞台,而未来的篇章正待书写。当更多青年艺术家以创新姿态突破艺术疆界,我们终将见证:真正的艺术永远年轻,永远充满无限可能。 上海歌剧舞剧院的故事提醒我们,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极致专业与真诚表达依然是打动人心最持久的力量。


场馆介绍
首都剧场(北京人艺剧场)座落在繁华的王府井大街,交通便利,它是隶属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专业剧常于1955年交付使用,在建筑风格上,借鉴了欧洲与俄罗斯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给人以庄重、典雅...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2号
乘103路、111路、202路、211路、814路等美术馆下车
首都剧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